人勤春早农事忙 本报通讯员 张树禄 摄
(作者:郑学富)
“春雷响,万物长花房苹果破解版 。”每年农历二月十五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“惊蛰”。此时春雷始鸣,蛰虫惊醒,万物生长,大地一片生机勃勃。陶渊明的《拟古九首》之一说:“仲春遘时雨,始雷发东隅。众蛰各潜骇,草木纵横舒……”
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二月节……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花房苹果破解版 。”惊蛰打雷,是因暖湿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,形成高积雨云,云中的强电场会使正负电荷碰撞放电,从而使雷电突然发生,所以春雷现象比较多。民间画匠描绘的二十四节气神像中,惊蛰节气通常画的是手拿凿与锤的雷神。据《山海经》记载,雷神居住在雷泽,外形为龙身人头,拍一下自己的腹部,就会发出打雷声。惊蛰是否打雷,被看成关乎一年气象变化的征兆。“惊蛰闻雷米如泥”,意为惊蛰这日有春雷滚过,当年定会风调雨顺,粮食丰收;“惊蛰未到雷先鸣,大雨滂沱似蛟龙。”意思是惊蛰前打雷,预示涝灾。所以,民间有惊蛰祭祀雷神的风俗,祈盼惊蛰一声雷,唤醒万物,让人间处处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。古代官府对惊蛰节气颇为重视,惊蛰前三天,官府会派人摇着木铎(以木为舌的大铃,铜质。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,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),告诫百姓:雷将发声,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,以免招来灾祸。宋代仇远《惊蛰日雷》诗曰:“坤宫半夜一声雷,蛰户花房晓已开。野阔风高吹烛灭,电明雨急打窗来。顿然草木精神别,自是寒暄气候催。惟有石龟并木雁,守株不动任春回。”
俗话还说“春雷惊百虫”花房苹果破解版 。惊蛰一到,沉闷一冬的天空春雷乍响,沉睡在地下的百虫惊遽而起,纷纷爬出洞穴,一看外面已是春暖花开、阳光明媚,便四处觅食,开始活动。唐代元稹《乐府杂曲·鼓吹曲辞·芳树》诗云:“春雷一声发,惊燕亦惊蛇。”唐代诗人刘长卿《惊蛰》写道:“陌上杨柳方竞春,塘中鲫鲥早成荫。忽闻天公霹雳声,禽兽虫豸倒乾坤。”虫蚁爬出地面,各种细菌活跃起来,容易造成疾病流行,因此古人有惊蛰驱虫灭毒的风俗。在惊蛰这天,把石灰撤在门槛外,可驱除虫蚁。中医古籍《千金月令》中说:“惊蛰日,取石灰糁门限外,可绝虫蚁。”民间还有吃香油饼和韭馅饼、炒惊蛰的习俗,用意也是消毒灭虫。
惊蛰有三候:“一候桃始华;二候仓庚(黄鹂)鸣;三候鹰化为鸠花房苹果破解版 。”描述的是惊蛰时节,桃花红、李花白、黄莺鸣叫、燕儿飞来的自然现象。元稹的诗《惊蛰二月节》说:“阳气初惊蛰,韶光大地周。桃花开蜀锦,鹰老化春鸠。”唐代韦应物《观田家》诗曰:“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”到了惊蛰节气,农民整修农具,往田间运送粪肥,开始春耕春种。农谚说:“过了惊蛰节,春耕不能歇”“惊蛰春雷响,农夫闲转忙”“九尽杨花开,农活一齐来”。惊蛰节气在古代农耕文化上有着重要的意义。此时,华北的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,江南的小麦拔节,油菜花开,这些都需要大量水分,但是此时气温回升较快,农田灌溉、保墒很重要。加之此时土壤冻融交替,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。因此有农谚说:“惊蛰不耙地,好比蒸馍走了气”“惊蛰地化通,锄麦莫放松”。这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。而江南一带,雨水一般可满足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,防止湿害则尤显重要,必须搞好清沟沥水工作。农谚讲:“要得菜籽收,就要勤理沟。”随着气温回升,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,应进行修剪,并及时追施催芽肥,促进其多分枝发叶,提高产量和质量。桃、梨、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。现代诗人吴藕汀的《惊蛰》诗云:“杏花村酒寄千程,佳果满前莫问名。惊蛰未闻雷出地,丰收有望看春耕。”
惊蛰春雷响,预示着这一年必是硕果累累的丰收之年花房苹果破解版 。